首页 > 内地
39市(區)入選 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公佈
2024年05月17日 07:28 来源:澳亞衛視

極端天氣引發的災害是影響居民生活環境的重要因素,中國正在加大努力提高城市在惡劣天氣下的宜居性。在5月15日舉辦的2024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現場,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正式公佈。

一份報告顯示,為提高極端天氣下城市的宜居性,中國已授予26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在100多個城市啟動了國家園林城市建設,並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了3520個“小公園”。

浙江省麗水市在流經市區的河流兩岸建立了林帶,寬度為300至400米。夏季可以有效調節室外溫度。

城市作為人口和經濟高度集中的區域,提升氣候韌性至關重要。為進一步探索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路徑和模式,全面提升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生態環境部等八部門於2023年啟動了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在5月15日舉辦的2024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現場,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正式公佈,39個市(區)入選。

名單包括:

北京市門頭溝區、通州區、延慶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秦皇島市、保定市、雄安新區,山西省長治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遼寧省大連市,吉林省長春市、延邊州,上海市崇明區,江蘇省揚州市,浙江省金華市、麗水市,福建省福州市、龍岩市,江西省九江市,山東省威海市、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湖北省十堰市,廣東省深圳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海南省海口市,重慶市綦江區、潼南區、兩江新區,四川省成都市、廣元市,貴州省六盤水市、銅仁市,雲南省曲靖市,陝西省銅川市、商洛市、西鹹新區,甘肅省白銀市,青海省西寧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據瞭解,本次發佈的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涵蓋從超大城市到小城市的不同規模,覆蓋全國7大地理分區,發展水平、氣候類型、要素稟賦等特點比較明顯,在全國或省內典型性較強,預期具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部副主任嚴登華表示,極端天氣預警與眾污染預警要聯動起來,海綿城市的治理、水環境的治理要捆綁起來,實現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綜合效果的最大化。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統籌推動試點工作,建立技術幫扶機制,指導試點城市加強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高質量開展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推動城市韌性可持續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

澳亞衛視 綜合報導


        


社交平台